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学术资源的核心载体,图书馆不仅承担着馆藏文献长期保护的核心职责,更肩负着为师生提供高质量学术服务的重要使命。传统的环境管理方式依赖人工巡检,存在响应滞后、无法实时预警、数据精准度不足等痛点,难以满足现代图书馆在文献保护、读者体验、公共安全防范与绿色运营等方面的精细化需求。随着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构建一个智能化环境监测体系已成为图书馆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为此,校方决定引进星纵物联的智能物联网设备,打造一个全覆盖、实时响应的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实现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的管理转型。




项目需求
![]()
恒温恒湿环境保障
高温高湿的环境会加速霉菌滋生和纸张老化,同时室内温湿度波动过大也会影响读者体验。因此,校方需要对图书馆的室内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控,为文献保护和读者体验提供双重保障。
水浸风险实时预警
依据《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馆内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水防潮措施。人工巡检方式无法实现7×24小时监控,为避免漏水造成文献损毁与财产损失,校方需要进行水浸情况实时监测,确保漏水时管理员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处置。
![]()
项目部署

EM300-TH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图书馆大厅、书库和阅览区,实时监测室内环境温湿度情况,当温湿度超阈值时,平台第一时间下发指令调节空调温度或启动除湿机,实现动态维持环境稳定。
EM300-ZLD绳式水浸传感器和EM300-SLD点式水浸传感器安装在图书馆机房和大阅览室等漏水高风险的区域,若监测到漏水情况及时告警,平台第一时间通知管理人员处理,有效避免因漏水可能引发的设备停机与文献损坏事故。
UG65室内型基站网关实现图书馆LoRaWAN®信号全覆盖。以上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LoRaWAN®无线传输方式传到网关,网关再通过MQTT协议对接到第三方管理平台。
项目效益
1智能化与预防性管理依托传感器实现藏书环境7×24小时不间断监测,智能联动空调和除湿机等设备,将事后处置转变为事前预警,显著降低因环境波动导致的纸张老化、霉变及水浸损毁风险,为珍贵文献提供了前瞻性的安全保护。

2服务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确保室内环境始终稳定在规定区间内。改善了读者的在图书馆的学习体验,同时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术空间,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与读者满意度。

3运维管理效率提升自动化监测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大幅减轻管理负担,有效降低维护成本,实现环境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化,强化应急响应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全面提升图书馆的运维效率和应急保障能力。
